青春无悔〈七〉
青春无悔〈七〉
三线故事 赶场 邵 ——枫香树
家属区没有菜场,以后也没有过。买菜须到县城,县城每到星期天是“赶场”日,北方叫“赶集”。“赶场”时十里八乡农民背着自家的菜、鸡和蛋等到县城来卖.厂里每户人家都有背篓,有的人家有几个背篓,大人背大的背篓,小孩儿背小一点的背篓,一次要背回家一周的菜.
贵州人背背篓而不挑担子,贵州都是山路,人称"地无三里平",挑担子不容易走山路,在山路行走也有挑担子的,当地叫高挑,扁担直接穿过筐两头,挑与肩平,所以叫"高挑"."高挑"挑在肩上很难保持平衡.一旦失去平衡,担子就会反扣过来,一般人不会挑.山里的男人担挑很有水平.但女人只背背篓.
起初,农民很少用秤,菜是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,按把卖,连鸡蛋都是用稻草穿成一串一串的提着卖.也很少还价,你给的差不多就行.时间长了,慢慢的用秤的就多了,也会讨价还价了,但决不会短斤缺两,而且经常秤过后再给添点,好象是一种习惯.很能体现山里人的朴直.
西红柿长的很小,一个个像鸽子蛋那么大.山里人种西红柿不修枝,任其生长,结的多,一眼看过去红红的一片,但一个个像鸽子蛋一样大小.
再就是朝天椒,细细的,尖尖的,辛辣无比,看一眼,鼻尖就会出汗,贵州人吃辣椒很凶,一碗饭红红的,如用辣椒泡成一样,有人说四川人能吃辣椒,叫"不怕辣",湖南人爱吃辣椒叫"辣不怕",而贵州人吃辣椒叫"怕不辣",可谓最甚.其实贵州人喜食辣椒自有他的道理,贵州属高原,地寒,人称"天无三日晴",吃辣椒大概是身体所需,外地人在贵州呆上几年就离不开辣椒了,如今全国闻名的"老干妈"叫陶华碧,其妹叫"陶华英",在我们厂,其夫是经理,曾带给我一袋子各种品种的"老干妈".
贵州人还特别喜欢吃一种叫"折耳根"的草根,此草中药称之为"鱼腥草",味儿极腥,贵州人将其掐成一小段一小段,用盐搓一下,拌上辣椒就食之,吃习惯了会顿顿少不了它.在十堰工作时,菜场偶尔也有卖的.但湖北人是食其叶,用鱼腥草叶子煮水喝,我曾让卖者挖根来卖,卖者说"腥的很,吃不得。"武汉臭豆腐臭的很,为什么能吃得。习惯了也就吃得了。一次到湖南花明楼游玩,同行一姓危的四州人他善食“折耳根”,
SEM总监碰巧饭店有此草根,故要了一盘,此莱一上,满桌同事愤然离席,只剩下我与危吃的滋滋有味。贵州农民一背篓一背篓的在场上卖。
苦丁茶。贵州人喝苦丁茶大概有上千年的历史了,赶场时农民也是一背篓一背篓地卖,与外地一卷卷的苦丁茶完全不一样。贵州的苦丁茶是一片片大叶子,一段段叶杆也在其中,叶子油黄透明,很脆,泡在水里先是淡淡的苦,后是缓缓的甜,饮后不久会感到肚子空空有饿饭的感觉,这是真正的丁茶。夏季农民用木水桶泡丁茶。贵州以外的苦丁茶喝起来先是苦后还是苦,根本没有苦丁茶独特的感觉。中国有几十种苦丁树,能够做茶喝的苦丁树只有三、四种,
除了赶场我们很少到县城,每次赶场我都会到“唐老三”的铁匠铺歇歇脚,喝一碗苦丁茶,看一会火星飞溅的打铁,然后告辞。只有一件事是必须上县城的,不论白天和晚上,而且多是晚上,那就是发表最新指示。一发表指示,厂政工组一姓邵的激情澎湃的年青人,山上山下扯着嗓子喊“最新指示发表了”!组织职工家属,呼着口号到县城转一圈,以此表示最热烈的庆祝。转完散伙,回家睡觉。
他老人家的指示多是晚上发表,后来知道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,指示也就是晚上发表。经常晚上人也游疲了,从床上爬起来的人一次比一次少,但邵的激情依旧,喊不起来人他就山上山
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下敲锣,后来采取放鞭炮,再后来只有一群跟在他身后放炮的孩子和要鞭炮的孩子。每每此时邵就会气愤地用他的河南话骂一句:“妈的,阶级感情都哪里去了”。
激情澎湃的邵给我很深印像,后成为好友,尽管他年长我许多。邵在拖电厂的经历曲折而坎坷,正当他充满激情时,爱上了厂里年青漂亮的女医生丽。丽的父亲曾是的军医,母亲文革中受打击离家人而去。邵面临一生中最严後的“阶级”选择,要么选择丽,要么选择继续革命。邵选择了丽。邵断送了自已的革命前程,又回到车间干起了钳工老本行。尽管如此邵的激情未减,依然能言善辩,人称“邵白活”。我参加工作后和他在一个车间,故成为好友,在大山沟里演义过一桩桩难以忘怀的故事,那是后话。
联系方式:(Email)suhu
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a_xue@yahoo.com|